[5]深按陷至肌肉,邪风虽出,而肌肉之正气必伤矣。[55]从承筋下行,腿肚下尖分肉间陷中,承山穴也。
[1]经之四曰:锋针者,取法于絮针,刃三隅,长一寸六分, 其上去八分,下留八分。【注】[1]五轮者,肉轮、血轮、气轮、风轮、水轮也。
由风邪郁热皮肤,居久不散而成斯疾。初发令人寒热往来,有表证者,荆防败毒散解之;表既解,即服连翘消毒饮。
[10]从水分上行,脐上二寸,下脘穴也。[9]从经渠穴内循手掌后陷中,太渊穴也。
[23]从天突上行,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,仰而取之,廉泉穴也。[3]则危证可转于安,重伤可就于轻,再施以药饵之功,更示以调养之善[1]颊车骨,即下牙床骨也,俗名牙钓,承载诸齿,能咀食物,有运动之 [2]其骨尾形如钩,上控于曲颊之环。
[19]一椎之上,大椎穴也。<目录>外科卷下\刺灸心法要诀锋针即今三棱名,主刺瘤邪时气壅,发于经络痼不解,泻热出血荣卫通。